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全册如何下载TXT格式
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案表格式,共131页,这里无法全部复制,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,百度搜索“飞翔教学资源网”就可以到我们网站
识字一
综合课
1、认识“万、复”等13个生字,会写“万、丁”等5个字。
2、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。
3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,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。
识字、写字、朗读课文。
留心观察周围事物,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。
以读代讲、读中感悟
挂图、生字卡片、
一课时
(一) 看图说话,出示词语 (图片导入法)
1、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。
2、看图说话,出示词语。
你看到了哪些景物?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?(随学生的介
绍,随机出示词语)
(二)读词识字
1、出示卡片“我会认”,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。
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?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?
(学生复习已学生字,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)
2、打开课本,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。
(1)拼一拼,读词语,画出词语中的生字,认一认,读一读。
(2)发现容易读错的字,并正音:
看清韵母读:冰、丁、争、鸣(后鼻韵母)
看清声母读:苏、争(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)
3、出示词语卡片,领读。
老师领读;学生当小老师领读。
4、看图,照例句说句子、找词语、读字。(方法:一人描述说句,
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。)
(1)出示例句:春天来了,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。
找词语:万物复苏
认读生字:万 复 苏
(2)照样子说句,找词读字
句:“春天来了, 。”
词:柳绿花红 (柳) 莺歌燕舞 (歌 舞)
冰雪融化 (冰) 泉水丁冬 (泉 丁)
百花齐放 (百 齐) 百鸟争鸣(争 鸣)
5、分析字形结构,记字。
偏旁联想识字:柳 冰 泉 鸣(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)
部件组合识字:歌(哥 + 欠) 百(一 + 白)
6、指导写字,巩固生字
(1)观察字形,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。
(2)老师范写,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。
“冬”和“齐”的点写在竖中线上,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。
“丁”的“亅”要写在竖中线上。
“万”字注意笔顺是“一、、丿”;“丿”在竖中线上起笔。
“百”字的横写得长一点。
(三)读词想象
1、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。
2、读出词语的韵味。
朗读时,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,读完末尾的“苏、
舞、冬、鸣”后要稍作停顿,以显示韵脚。
3、看图,听老师读,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。
4、自己读词语,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。
(四)实践活动
出示课后的问题,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。
说一说: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?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?
画一画:美丽的春天图
找一找:春天在哪里呢?
七、作业设计
1、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。
2、去大自然中找找你眼里的春天,画一画或与一写。(寻找春天,放在春天真正来临时完成,先画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春天。)
3、写字练习。
八、板书设计
识字1
柳绿花红 (柳) 莺歌燕舞 (歌 舞)
冰雪融化 (冰) 泉水丁冬 (泉 丁)
百花齐放 (百 齐) 百鸟争鸣 (争 鸣)
教后记:
课后反思:
2、春雨的色彩
综合课
1、认识“线、论”等11个生字,会写“你、们”等6个字。
2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。
3、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。
识字、写字、朗读课文。
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;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。
以读代讲、读中感悟
挂图、生字卡片、学生课前观察春天的颜色
两课时
第一课时
一、创设情境,朗读感悟(情境导入法)
1、自由大声读课文,要求读得正确、流利。
2、教师提问引读第一段:你们看,春雨像什么?(学生读句)听,春雨的声音呢?(学生读句)
3、瞧!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,(出示挂图)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?(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)
⑴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齐读第二段。
⑵、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爸爸、妈妈、同学争论过问题?怎么争论的?(指名回答)
结合日常生活体验:大家为了一件事情,都说出自己的看法,你一言,我一语,你一句,我一句,都想说服别人,这就叫“争论”。这群小鸟在争论什么问题?
⑶、小燕子是怎么说的?(指名用书上的话回答)小燕子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?(教师范写“绿”,学生注意观察)小燕子为什么认为春雨是绿色的?(出示画面:草地绿了,柳枝绿了。)引读小燕子说的话。
小结:春雨沙沙,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到处是绿草如茵。你们说,春雨美吗?美美的朗读第三段。(以各种方式练读)
二、小组合作,角色表演
1、回忆学习上一段时老师提的问题,请四人小组合作,一人问,三人回答。(出示画面三:桃花、杜鹃花红了)老师范写“红”,学生注意观察。引读小麻雀说的话,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。
2、借鉴学法,各小组合作学习小黄莺说的话。(出示画面四:油菜花、蒲公英变黄。)引读小黄莺说的话。
急求,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!一定要全啊
我有六册的教案,你们拿去看吧,八册的语文书都没有,哪里会有教案呢?我也在找八册教案,谁有消息别忘了通知一声,谢谢了!
第一单元 走进春天单元主题分析:
春风、春雨带来《春的消息》,活泼机灵的小《燕子》奏响春天的序曲,枝头吐出新绿,雏菊绽开笑靥,《柳笛和榆钱》里,榆钱舞,柳笛飘,又是一年春来早,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……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,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,用心去体验、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,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;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,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,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.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,无论是古诗、现代诗歌、还是散文,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.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“走进春天”的主旋律.
教学目标:
知识与能力:
1、 认识“漂、雏、耀、”等38个生字,并能规范、端正、整洁地书写“冬、换、牵”等56个生字.
2、 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.
3、 能联系上下文,理解词句的意思,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.能借助字典、词典和生活积累,理解生词的意义.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.
4、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、精彩句段,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.
5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,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.
6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、词、句.
7、能用普通话交谈,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,并能把握主要内容.
过程与方法:
1、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,提高识字量.
2、 通过品读、演读,感悟语言文字,理解课文内容.
3、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,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.
4、 能用普通话交谈,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,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.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1、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,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.
2、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,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,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勃是具体的、生动的,是可见可感的.
3、 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,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,并乐于书面表达,增强习作的自信心.
4、乐意与人交谈,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.
1、春的消息
教学目标:
1、认识本课6个生字,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.理解“消息、漂白、牵引、爱怜、雏菊、禁不住”等词语的意思.能正确拼读 “漂、禁”两个多音字.
2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全诗,背诵诗歌.
3、通过朗读诗歌,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,增强对诗歌的理解,培养学生的想象力.
4、通过读、诵、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.展开想象,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.
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观察身边的事物,感受春的气息.
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生字卡片.
教学过程:
第1课时
一、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
1、教师先板书“消息”,指名学生读.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“消息”的理解.
师:春姑娘就要来了,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,你帮她想一想: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?”
(学生畅所欲言.)
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“春的消息”.我们来读一读,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.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.
1、学生自由读诗,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.
2、出示生词卡片,指明读,注意“漂”是个多音字,漂白、漂亮
开火车读.
3、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.
“漂白”、“牵引”、“爱怜”、“雀跃”、“搔痒”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、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.
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.
4、检查读文情况:
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,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.
三、师生对话、品悟诗情.
1、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,边读边想,读完课文后,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?
2、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.
3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,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.
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、春水、树枝、水鸭 ;抓住“盼望”“整整”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.
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;“飞过”“飞上”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.
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 ;抓住“爱怜”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.
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 ;抓住“雀跃”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.
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、溪水唱歌 ;
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、被嫩草搔痒的面颊;
4、配乐朗诵诗歌,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.赞美春天!
第2课时
一、复习:指名读课文,说说春天的消息有哪些.
二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1、认读本课生字卡片,组词,并说句子.
2、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,如何把字写好看.
3、指导重点字的书写,如“雀”字.
4、利用写字书进行书写练习.
五、拓展延伸,积累实践
1、 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,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,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!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、古诗、歌曲读一读、背一背唱一唱.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,剪一剪美丽的春天.
2、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.
2、燕子
教学目标:
1、正确认识本课7个生字,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.理解“俊俏、聚拢、生机、掠、偶尔、荡漾、光彩夺目”等词语的意思.
2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.
3、通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,展开想象,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.
4、初步体会比喻、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.积累优美的词句.
5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,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.
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
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生字卡片.
教学过程:
第1课时
一、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
1、教师出示燕子的图片,学生欣赏.
2、同学们,春天,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,喜欢燕子吗?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《燕子》这篇课文.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,请打开书,谁来读读.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.
1、明确自学要求.
(1)读准注拼音的生字,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,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.
(2)自由读课文,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,直到读通为止.
2、学生自学,教师巡回指导
3、检查自学效果.
(1)出示新词语,指名认读,全班齐读.
(2)理解词语的意思.
4、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,检查是否读得正确、流利.
四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1、认读本课生字卡片,找找生字的形近字,也可以说句子.
2、指导重点字的书写,如“奏、凑”不能写成“秦”字.
五、作业:记住生字.
第2课时
一、师生对话、感悟文本.
1、 课文美在以下四个方面:外形
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
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?
2、 出示研读方法:
(1)自读课文,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;
(2)细细品读这些词句,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;
(3)小组交流补充;
(4)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?练读.
3.学生研读,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.
外形美: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?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? 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.
春之美: 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?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?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?为什么?
飞行美: 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?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?
歇息美: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,为什么? 作者打了哪些比方,把什么比做什么?
想想: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?
(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,教师引导学生朗读.)
五、拓展延伸,积累实践
1、春天里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,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春天了,就和大家见面,说说他们在春天里的快乐吧!
2、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.
3、柳笛和榆钱
教学目标:
1、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,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.
2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.
3、初步体会比喻、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.积累优美的词句、语段.
4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.
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新鲜的柳条和榆钱
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生字卡片.
教学过程:
一、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
1、板书课题:柳笛和榆钱
师:同学们,看到课题,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?
(学生畅谈)
师:文章的作者,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?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,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!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.
1、 明确自学要求.
(1)默读课文,画出不认识的字,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;
(2)参考课文题目,边读边思考:课文主要讲了什么.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?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?可以讲一讲,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.
(3)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,记下来,准备和同学讨论.
2、 学生自学,教师巡回指导.
3、检查自学效果.
(1) 开火车认读词语
(2)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,检查是否读得正确、流利.
三、师生对话、感悟文本.
1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?
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?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?
2、出示组内学习方法:
(1)自读课文,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(榆钱)带给孩子们的乐趣;
(2)细细品读这些词句,
(3) 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,小组交流补充;
(4)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?练读
3、全体同学交流,互相补充.
柳笛: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“折下”“切割”“撮一撮”“猛一下抽出”,让学生们在课堂上,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!
榆钱:抓住: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:“亮晶晶、绿莹莹,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.”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.
四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1、自主认识字词,同桌互相测试.
2、指导重点字的书写,如“唇”上下结构,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.
五、拓展延伸,积累实践
1、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,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,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?
2、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.
4、古诗二首
教学目标:
1.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,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.
2.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“不值”、“应”、“屐齿”、“小扣”、“柴扉”、“胜日”、“泗水滨”、“等闲”等词语的意思.
3、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,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,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.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.
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,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
教师准备:写好古诗的黑板、古诗课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
师:同学们,春回大地,我们读了春的诗歌,春的散文,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,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,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色?给大家背一背.
(学生背诵)
师: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《游园不值》、《春日》
二、自学古诗,感悟诗情.
1、读诗.
2、解诗题.诗题“游园不值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——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,但没有遇上他.
3、解诗句.
(1)请大家读一读诗句,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.
(2)学生质疑,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,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,让学生板书(看注释、查字典、联系上下文等).
(3)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.
(4)你学懂了哪一句,向大家汇报一下.
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(连字词意思、看插图等).
(5)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.
三、师生对话、品悟诗情.
1、体会“一枝”的妙处.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,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?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色,那么数枝、百枝、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吗?
2、展示满园春色.诗人善于发现春天、欣赏春天,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,想像到春色满园,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色.
3、读好后两句.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?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,读出他的这份惊喜.
指名学生对比读,从语调、语速、表情角度进行指导.
3、 读全诗.读出从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.
第二课时
一、学习《春日》:
1)、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,然而,人们最喜爱、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《春日》: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.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.
2)、今天咱们再学的就是这一首诗.谁知道题目的意思?(春天的日子、春天)(板书题目)
3)、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!(指名板书“南宋朱熹”)
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朱熹的哪首古诗?
4)、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《春日》.
5)、读了这首诗以后,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?
6)、猜测终归是猜测,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“证据”,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,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,我不是猜测,我是有理由的.
7)、指导学生诵读古诗,其间,教师范读一次.
8)、说说古诗的意思.
6、朗读品位两首古诗
二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1、自主认识字词,同桌互相测试.
2、指导重点字的书写,如“齿”字,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.
三、拓展延伸,积累实践
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,那样狂放,那样欣赏!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,达到了绝妙的地步.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,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.
5、阳气
知识与技能目标:
1.做到正确认读、书写本课的生字、生词,.
2.能结合阅读体验,从整体上了解“阳气”、“地气”等词语的意思;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“佝偻”、“朗朗的笑声”、“洋溢”、“蠕动”等词语.
3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整体把握课文大意,背诵第4自然段.
4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,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,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勃是具体的、生动的,是可见可感的.
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节气歌、谚语等.熟读课文
教师准备:生字卡片,春季的谚语等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激发兴趣 ,导入新课
师:春的诗歌,春的散文,春的古诗,还有春的谚语“大罢春,阳气升”奶奶对我说,可是我不明白啊,同学们,你们明白吗?
(学生背诵)
师:让我们来一起进入文章深入体会吧!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.
1、自主读文,明确要求:
(1)、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、反复读,直到读通顺.
(2)、遇到难读的长句子,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.
2、理解词语:
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、借助工具书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“佝偻”、“锈”、“垛”、“疙瘩”、“轱辘”、“溢”、“荠”、“蠕动”、“耙”等字词的意思.
3.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概括奶奶说的谚语的意思.
三、师生对话、品悟诗情.
1、再读课文,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.
2、结合阅读体验,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
重点指导:第四自然段,从整体感觉、视觉、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、静态、颜色、气息、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、美好.
“一阵腾腾的脚步声”、两次“朗朗的笑声”,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,体验春天给土地、植物、动物、人类带来的希望.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.
第二课时
一、 复习
1、学生朗读课文.
2、教师出示生词,学生认读.
二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1、自主认识字词,同桌互相测试.
2、指导重点字的书写,如“枣”字,上下两部分的书写.
五、拓展延伸,积累实践
1、 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
2、拓展阅读朱自清的《春》
阅读链接
走进春天
教学目标: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.
2、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.
3、合理展开想像,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.
课前准备:课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多通读几遍,回顾课文内容.在课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.白纸,彩笔.
教学过程:
一、回顾课文内容,为“走进春天”做好储备
1、师:同学们,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课文?
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?
2、师:可以看出,我们这几篇课文都和春天有关,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,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一起“走进春天”.
二、阅读文本,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
师:下面,请大家打开书18页,自已认真的读一读.
师:谁能说一说,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?
找2-3名学生说一说.
师: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?
找四名学生,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.
三、再回归文本,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
1、师:同学们,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,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,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.
2、同学们自由读.
3、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.
4、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、踏春、惜春、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,可读课文,也可结合课下搜集的内容,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.
四、走进春天,走进想像的乐园
1、师:同学们, 刚才我们在一起走进春天,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,此时此刻,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?
2、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.
3、师: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?
同学生踊跃参与.
5、师: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?
五、扩展延伸
师:同学们,这节课,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,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,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春天,如果你找到了,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,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,好不好?
六、课下作业
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
综合学习一
教学目标:
1、更多的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.
2、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,通过口语交际积累、展示生活的素材,
3、承接上一册“漫步书林”的系列安排,在学生了解了文房四宝和永字八法的基础上,学习描红和仿影.
4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,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
5、帮助学生树立喜欢汉字、主动写好汉字的意识.
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词语、诗歌、谚语、古诗等.A4纸、彩笔
教学过程:
一、整体回顾
孩子们,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,我们刚刚开学两个星期,已经很讲究学习的效率,学习了很多关于春的文章,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,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?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?可以是词语、古诗、诗歌、或者优秀的段落.
(学生畅谈)
二、我的采蜜集
1.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展示给大家吧!
2.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成语,自办手抄报,版面设计可以采用春天的明快色彩!
3.评选“成语积累之星”,“成语积累优胜小组”.
三、读读背背
1.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、读准《春游》诗.
2、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,闻到了什么,听到了什么,想到了什么.
四、漫步树林:
1.欣赏书法作品,激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汉字的情趣.
2.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,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笔画美、神韵美.
3.回忆学过的书法的基本笔画特点,练习描红和仿影.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写多练.
口语交际 “春的消息”发布会
教学目标:
1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,感受春天的美丽.
2、让学生学会展开想象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,赞美春天.
3、培养交际能力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.
教学过程:
一、激趣导入
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,寻觅着春的足迹,不知不觉中,我们已经走
进了春天的怀抱.绿油油的麦苗,金黄的油菜花,盛开的迎春花、丁香花、樱花……好美的春天啊!同学们,在前面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你积累了哪些“春天的信息”?那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小伙伴们讲一讲,好吗?
二、互动交际 自己眼中的春天
1、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.
2、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,其余同学认真倾听,可补充可评价.
三、评价总结
把握三点:是否用普通话,发现是否多、新,语言是否生动完整.
评选出最佳“春天小使者”.
我的小笔头 我 们 眼 里 的 春 天
《综合学习一》中“我的小笔头”习作要求是这样的:让春天来到你的笔下,让春意走进字里行间.选择感兴趣的内容,你可以写一首小诗,也可以写一件事或编一个童话,还可以画幅画儿,配上你喜欢的文字……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笔下的春天.
教材分析:
教材顺应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,安排这次习作,形式多样,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.
教学设计思想:
1、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,放松自我,感受春天的美丽.
2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,赞美春天,培养写作能力,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.
3、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,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.
教学活动流程设计:
一、创境激情,感受春天
同学们,现在正是和风送暖的春天.说到春天,你们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?(可能有春光明媚、柳绿花红、莺歌燕舞、大地回春、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勃……)你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?同学们积累得可真多!
春天是一首小诗,清新雅致;春天是一幅画,绚丽多姿;春天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,她走到哪里,哪里就会充满生机.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,让我们和春姑娘一起去旅游吧!(播放歌曲《绿纱巾》)学生谈听后感受.
二、描绘春天,留住春天
春天就在小鸟动听的歌唱中,就在笋芽儿破土而出的劈啪声中,就在醉人的花香中,就在小朋友欢乐的笑脸上.生活中,一个关爱的眼神,一句温暖的问候,一次真诚的帮助,也会让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.拉住春天的手,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.那么,我们怎样才能把美好的春天留在我们身边,让别人知道你眼中的春天呢?
1、小组交流
2、全班互动交流,师点拨
(预设:可以写一首小诗,可以编一首歌,可以画下来或用相机照下来,还可编一个童话故事……)
好,同学们那快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春天吧!在写之前,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设想,那就是把你们写好的“春天”分组装订在一起,名字、封面由你们自己设计,然后,我们还要把它给各年级的同学看一看,让春天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,怎么样?
三、学生动笔描绘自己眼里的春天
师巡视,个别指导.
四、修改整理,装订成册
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 小 员教案
楼主啊,这个应该帮到你的忙吧,凑和用吧:
小抄写 员
教学目标:
1、学会本课15个生宇,认识“搓、蹑、盹、屉、懊”字。会读会写下列词语:叙利奥、白皮肤、签条、名册、糖果、正楷字、寄杂志、打呵欠、庆贺、隐瞒、咳嗽、原谅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、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叙利奥关心、体贴父母,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。
4,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教学目标3、4
教学准备
1、准备投影胶片:(1)学习目标中列出的生字、新词;(2)叙利奥四次心理活动的语句;(3)自学提示。
2、课文插图放大图或投影片。
教学课时: 2课时。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。
今天学习的课文《小抄写员》(板书),它和《凡卡》一样,也是一篇100年前写少年儿童生活的外国文学作品。你想了解什么呢?
二、检查预习
1、读下列词语,加横线的是生字,多读几遍。
叙利奥 白皮肤 签条 名册 糖果 正楷字 寄杂志 打呵欠 庆贺 隐瞒 、咳嗽 原谅
2、指名读课文,理解重点词义。
3、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,写了他的什么事,他是个怎样的孩子。
三、理清思路,划分段落
四、自读自悟,整体把握课文内容
1、出示自学提示,明确要求。
投影出示:
(1)认真读课文,看看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,他为什么偷偷地做。
(2)当他被爸爸误解后,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,结果怎么样。
2、学生边读边思考,有感悟可以在书上相应位置批注,不懂的地方画上“?”号。
3、交流质疑。
先小组交流质疑,再全班交流质疑。引导学生围绕“提示”的两个问题汇报交流。学生的质疑,有关词句、内容方面的简单问题,让学生相互释疑解决;涉及思想情感体会和表达方法领悟的问题,进行梳理,留作深人读书探究的目标。
第二课时
一、抓人物心理活动,体会思想感情
1、默读课文,用“ ”画出写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责怪后心理活动的句子。
画出句子后,组织反馈,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认识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常见方式:(1)加提示语:“他想”心里说“对自己说”如第13、14、17、18自然段;(2)不加提示语,直接引用心里说话,如第23自然段;(3)作者根据人物表现对人物心理活动猜想描写,如第18自然段最后的句子。
2、读一读与这些心理活动紧密联系的第13一24自然段,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。
二、精读叙利奥,心理活动的语句,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
1、指名朗读第13、14自然段中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及相联系的语句。讨论:是什么力量便他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,忍住要流出的眼泪,继续做下去?(是看到爸爸的高兴和振奋,稍微减轻了父亲的负担,想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。)
2、朗读语段:
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,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,心里反复说:“哎呀,不能说,还是一直瞒下去,帮爸爸做事吧。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,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,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。对,这样做对!” (1)自由朗读这段心理活动。体会语句意思。
(2)小组讨论:叙利奥为什么认为帮助爸爸工作比学习更重?
(3)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6、17自然段,尤其要读好这段心理活动。(表现信念坚定)
3、朗读语段
每天晚上上床的时候,他常常对自己说:“从今夜起,真的不再起来了。可是一到十二点钟,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动摇了,好像睡着不起来,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,就像偷用了家里两角钱一样。”
(1)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再读读这段话所在的第18自然段。
(2)说一说,你从这段心理活动中悟出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。(把帮爸爸工作养家活糊口看成自己不能逃避的责任,由认为做得对变为强烈的贡任心。)
(3)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心理活动(表现强烈的责任感)。
4,朗读语段:
“啊,爸爸!没有您的爱,我是活不下去的!一一无论怎样,请您不要这样说。我全说出来吧,不再瞒您了。只要您仍旧爱我,无论怎样,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她用功。啊,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!”
“叙利奥的决心仍旧没有用。习惯的力量使他半夜又起来了”
(1)自己认真读一读,说一说从这两段话中,你又悟出了什么。(责任心已经变成不可改变的习惯力量)
(2)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。(表现叙利奥希望得到父亲的爱,但又无法改变自己习惯的矛盾心情。)
5、讨论: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一次又一次动摇停止不做的决心,不断坚定信心,坚持不懈地帮助父亲工作?
先小组讨论,再全班交流。教师相机点拨。(这力量是叙利奥关心、体贴、孝敬父母的美德,是强烈的家庭责任心。)
三、有感情地朗读写父亲发现自己错怪儿子后的话语和行动的段落
1、默读第25一30自然段,画出写父亲发现自己错怪儿子后的语言、行动的句、段。
2,指导有感情地朗读。(表达父亲错怪儿子的懊悔和慈爱。)
3、投影插图,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,大家看图想象,感受父与子、心与心的碰撞,情与情的交融
4、想象当时的情景,分角色演一演。
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
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套教案,共56页,这里无法全部复制,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,百度搜索“飞翔教学资源网”就可以到我们网站
1窃 读 记
学习目标
a.认识“窃、腋”等7个生字,会写“窃、炒”等14个生字,正确书写“支撑、倾盆大雨、饥肠辘辘”等词语.
b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把握课文主要内容,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.
c.重点感悟描写“我”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,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.
教学过程
课前准备
1.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
书名言.
2.自学生字新词.
3.课件出示相关句子.
第一课时
直奔“窃读”.整体感知
1.同学们,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,知道“窃读”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?(偷读),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?
2.整体感知课文.
a.自读课文,注意生字的读音.
b.认读生字词.
c.指名分段读课文,看看字音是否读准,句子是否读通顺.
d.再读课文,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?(“我”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.)
品味“窃读”,感受渴望
1.边默读课文边用“_____”划出描写“我”是怎样“窃读”的语句.读一读句子,说一说体会.(小组交流、汇报.)
2.重点品读文中描写“我”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.
a.“我跨进店门……踮起脚尖,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.哟,把短发弄乱了,没关系,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.”
(1)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.
(2)感悟形象: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
b.“急忙打开书,一页,两页,我像一匹饿狼,贪婪地读着.”
(1)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?
(2)“饿狼”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,可“我”却把自己比作“饿狼”,那样“贪婪地读着”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(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.)
(3)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?说一说.
(4)结合生活体验,相机指导朗读.
c.“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,不时望着街心,好像说:‘这雨,害得我回不去了.’其实,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:‘大些!再大些!’”
(1)读了这句话,你发现了什么?(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,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,可这句话中,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.)
(2)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(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.)
d.美读升华:你能把自己对“窃读”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?生读,师评:同学们的朗读,把一个渴望读书、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.那大家知道,“窃读”时,“我”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?
3.自主品读“窃读”的滋味.
a.课件出示句子:“我很快乐,也很惧怕--这种窃读的滋味!”
b.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,自主交流:“我”为何快乐,又惧怕什么?
c.相机指导朗读.
深悟“窃读”,回归整体
观察课文插图,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“窃读”,在你的眼里,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(生答.)确实是这样,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、腿酸脚木,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,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!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,共同品味“窃读”的“快乐”与“惧怕”.
第二课时
复习旧课,导入新课
1.导人:上节课我们了解了“我”是怎样“窃读”的,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.
2.学生自由读文.
3.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“我”窃读.
合作探究,深入研读
1.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,要求(课件显示):
a.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,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.
b.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,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.
2.汇报交流.
3.总结: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,那是多么可怕的事!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--“记住,你们是吃饭长大的,也是读书长大的!”
4.诵读句子.
回归整体,理清层次
1.同学们,课文学到这里,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?
2.尝试分段,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.
积累内化,课外拓展
1.自选感兴趣的、最欣赏的描写“我”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,进行美读积累,并摘抄在作业本上.
2.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,自选活动,感受阅读的快乐.
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
教学过程
学习目标
认识本课生字.
朗读课文.
3.理解课文内容,懂得应该多读书、读好书,感受读书的乐趣.
课前准备
1.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.
2.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.